
(洛铭轩南栀)洛铭轩南栀小说(唯有花栀笑)小说全集速览无广告高口碑小说 2025-04-20 16:39:47

踏尽红尘,情似浮生一梦:全文+后续(姜晚柔)最新章节列表_踏尽红尘,情似浮生一梦:全文+后续(姜晚柔)踏尽红尘,情似浮生一梦:全文+后续在线阅读 2025-04-20 15:21:00

完结篇小说重生不嫁竹马教官小说(姜行雪宋承誉)已更新+无删减(重生不嫁竹马教官)无广告 2025-04-20 15:06:29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9:22:22
10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攀登到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赏析:此句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俯视天下的雄心壮志。
102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译文: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流露出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
103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译文:幽静的山谷中处处都不见人,只听到人悄悄耳语的声音。
赏析:诗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104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译文: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赏析: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105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咏华山》
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赏析:此句炼字精准,“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10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此句将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07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赏析:此句点明了景物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108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赏析: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1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译文: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伫立在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赏析:此句化用佛典中“化身”的说法,以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倾吐出诗人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
110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赏析:“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词人由此描绘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表现出思妇苦忆离人的怨怼痴情。
111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赏析: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一道残阳铺水中”,一个“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11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译文: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赏析: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11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赏析:此句描写了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使读者能感受到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11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孤单的一只帆船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此句看似写景,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诗人将一片情意托付江水,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115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译文: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漂流,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赏析:此句文笔简练、清丽自然,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诗人通过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渔人的提问,表露出对桃源仙境的向往,隐隐透出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
116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译文: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写出西湖的神韵,赋予了西湖灵动的生命力。
117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译文: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此句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118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张孝祥《西江月》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悠闲泛舟在广阔的江面上。
赏析:诗人用“满载”和“平铺”两个对偶句,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一船秋色”由诗人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描绘了美丽的秋景,可见诗人的欣悦之情。
119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译文: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赏析:此句互文见义,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展现了江南风景的美丽。
120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长相思》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赏析:诗人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写出内心缠绵的情思。
121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梅花》
译文: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赏析:此句意境清寒,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也暗喻诗人的高洁情操。
122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佚名《西洲曲》
译文: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
赏析:此句语言清理,感情细腻,“吹梦”二字,写得空灵、自然,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渴慕相思之情,以及对爱情的赤诚之心,读来情味无穷。
123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赏析:此句描写了冬春交替时节的典型特征,诗人赞美春风就像一位贵宾,它的到来使冰雪融化,鲜花盛开,到处春意盎然。
124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刘禹锡《秋风引》
译文: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送来了一群群大雁。
赏析:一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诗人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
125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那佳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赏析:诗人将“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
126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译文: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赏析:“春风”一句写得意兴酣畅,渲染出扬州富丽豪华的气派,“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意中人之美,烘托出女子的动人风姿。
1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译文: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诗人先用一个问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再作答,将春风孕育万物的形象刻画出来,洋溢着早春的喜悦之情。
128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白居易《春风》
译文: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赏析:此句写春风让梅花、樱桃花、杏花、桃花和梨花依次开放,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29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译文:愿凭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
赏析:此句借物咏志,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130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译文: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无尽忧愁。
赏析:此句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将词人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深曲又准确地传递出来。
13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赏析:此句诗中有画,描摹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诗人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展现出此刻闲适的心境,可见诗人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以及乐观淡泊的人生态度。
13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赏析:诗人将“明月、天山”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描绘出一幅边塞风景的画卷。
133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译文: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赏析:此句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充满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34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译文: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赏析:此句是对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想象瑰丽,意境高远,展现出诗人丰富浪漫的想象力。
135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白居易《微雨夜行》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里稍稍感觉到了丝丝凉气。
赏析:此句描绘了秋季的典型特征,通过“漠漠”、“寒”等形容词的使用,营造出了秋天微凉的萧瑟之气。
136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译文: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赏析:此句以简笔写繁情,表达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同时又勾勒出一个风神飘逸、出尘脱俗的隐者形象,寓寄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37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居易《白云泉》
译文: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赏析:诗人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出诗人白云般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般闲静雅致的神态。
138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
译文: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赏析:此句描写诗人在船上看云的感受,用白云来衬托诗人飘逸闲适的神情,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13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赏析: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140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赏析: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141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
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
赏析:诗人通过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体现与友人之间深切的情感。
14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译文: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此句写了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14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赏析:诗人抓住边塞典型的季节特征,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描写了边塞艰苦的背景环境。
144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译文: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此句新颖别致,诗人特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具情韵,显示了冬夜的寂静,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145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译文:梅花也许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的清香芬芳。
赏析:诗人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凸显出梅花的清香与雪花的洁白,既有情思,又有理趣。
146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译文: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此句写诗人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又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寄托着诗人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以及内心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147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嫌”“故穿”等词生动地刻画出春雪的美好和灵动,表达了诗人见到春雪的惊喜神情。
148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译文: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
赏析:此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北方燕山一带冬季冰天雪地的寒冷景象。
14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赏析:诗人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
150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郑燮《山中雪后》
译文: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日光寒冷,云彩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