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时谦裴听雨)行尽千山不遇离人后续一口气无广告全书章节表 2025-04-20 01:51:24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2025-04-20 00:43:00

阿里游戏新品首曝,重启航海经典IP 2025-04-20 00:03:00

(时落葵江聿风)时落葵江聿风小说(时落葵江聿风)小说全集速览无广告高口碑小说 2025-04-19 23:38:24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6 09:34:49
百度|
[祝各位端午佳节,幸福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在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还能在古人的诗词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节日氛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9首经典的端午诗词,品味古人笔下的传统佳节,邂逅最美的端午。
一、《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惋惜。
端午节的起源,确实与屈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忠贞爱国,却遭到了谗言陷害,被楚王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后来,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心如刀绞,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思。
二、《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的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时山村的景象和习俗。
诗中的“榴花忽已繁”描绘了端午节时石榴花盛开的景象,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
而“粽包分两髻”则形象地描绘了粽子的形状,让人垂涎欲滴。
诗人在诗中提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展现了节日的丰富多彩。
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三、《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杜甫的这首诗则表达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
在端午节这一天,皇帝赐给大臣们宫衣,以示恩宠。
诗中的“细葛含风软”和“香罗叠雪轻”描绘了宫衣的质地和颜色,让人感受到其高贵和华丽。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令人感动。
四、《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的这首词以女子的视角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和风情。
词中的“轻汗微微透碧纨”和“明朝端午浴芳兰”描绘了女子在端午节这一天沐浴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彩线轻缠红玉臂”和“小符斜挂绿云鬟”则生动地描绘了女子佩戴五彩丝线和符箓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神秘。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读来令人陶醉。
五、《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的这首词同样以端午节为背景,描写了传统节日的美好和温馨。
词中的“五月榴花妖艳烘”和“绿杨带雨垂垂重”描绘了节日时石榴花盛开和杨柳依依的景象,为节日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而“五色新丝缠角粽”和“金盘送”则展现了端午节制作粽子的传统习俗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我兴怀楚江曲。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苏轼的这首《六幺令·天中节》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佩戴虎符、门前悬挂艾蒲、放飞纸鸢的生动场景。
粽子的香气四溢,人们举杯对饮,共庆佳节。龙舟竞渡更是节日的高潮,鼓声雷动,船头高昂,犹如雪浪翻飞。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和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七、《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的《和端午》则是对屈原的深情缅怀。
诗中的“竞渡深悲千载冤”和“忠魂一去讵能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悲痛之情。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被永远铭记,但他的离去却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八、《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李隆基的《端午》诗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景色和人们欢庆的情景。
诗中通过对季节、食物、习俗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九、《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烟海。
文天祥的《端午即事》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坚守。
诗中的“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和“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表达了诗人在端午节时收到故人赠送的艾草,但故人却远在他乡的无奈和思念。而“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坚守和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两句“我欲从灵均,三湘隔烟海”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追随之意,但也表达了现实中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坚守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