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纽约时报》:关税风暴中,许多企业仍将中国视为最安全港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27:00    

滥用关税手段,试图让更多企业撤出中国,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如意算盘很可能会落空。

据中国网报道,《纽约时报》9日以《关税风暴中,众多企业视中国为最安全港湾》为题发文。

对于特朗普政府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和狂轰滥炸式的征税手段,文章称,不少企业反而倾向于维持现状,延续与中国供应商或制造商的长期合作关系,“这可能与特朗普的期望背道而驰”。

“留在中国”是共同策略

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持续的政策变动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在促使一些企业坚守在中国。

根据一些美国企业的说法,特朗普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所引发的混乱局面让他们心生警惕,担心对供应链进行大幅调整会引发更多动荡。在此情况下,企业熟悉的中国反而是个更具吸引力的生产和采购地。

“留在中国,让中国的业务正常运转,是目前所有企业的共同策略。”美国竹纤维床上用品制造商MOSO Pillow的创始人特拉维斯・路德说。

路德称,本周他参加一个美国企业家会议后发现,和他一样,与会的企业家们纷纷选择与中国商业伙伴继续合作,想办法降低成本或者开发新的产品,而不是转去寻找新伙伴或是选择撤离中国。

在路德看来,这些美企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是因为中国拥有先进的生产和工程流程。成本优势仍是中国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但已“不再是主要原因”。

为美国企业提供外贸咨询服务的萨拉·马西也表示,当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关税冲击有可能席卷全球时,企业往往选择安于现状。而在制造业,留在中国就是“现状”。

还有分析指出,美方政策动辄改弦更张,也让不少企业重新考虑起了“中国+1”的策略。

在特朗普的首个任期,中美的贸易战促使一些制造商将部分在华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能够规避美方高额关税的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如今,随着美国政策打击面的扩大,这些“替代地”仍可能难以幸免,让不少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一位跨国委托生产商的高管坦言,美国政策的朝令夕改,让企业根本无法做出将业务迁出中国的长期决策。

他说:“游戏规则似乎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观望。”

制造业回流?没那么简单

有分析人士表示,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和其他贸易限制,一部分美国企业可能会放弃效率,回归本土,部分投资也可能回流。

但更多分析人士指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美国制造”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一方面,更换供应商将面临一个困难、昂贵、耗时的过程,对科技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比如,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花费多年才从中国迁出部分生产线,最近刚开始在印度生产最新型iPhone,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

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经济学教授亚瑟·董表示,企业对工厂的投资很难轻易或立即扭转,迁厂往往都需要数年时间。

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不同,企业要将供应链布局在美国,还要受各种因素制约,比如是否能获取供应投入品、基础设施、劳动力质量和成本、监管问题等。

分析认为,即便中国丧失了成本优势,大多数美国工厂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生产速度方面,也无法与中国工厂相匹敌。

亚瑟·董认为,这些因素让企业面临艰难抉择。据他预测,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在特朗普执政的几年内按兵不动,挺过这场供应链方面的“风暴”,或是寄希望于明年的中期选举能够改变美国政治格局。

(编辑邮箱:ylq@jfaily.com)

原标题:《《纽约时报》:关税风暴中,许多企业仍将中国视为最安全港湾》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裘雯涵

相关文章

摄影棚搬进楼宇,朝阳区安贞街道为企业员工免费拍摄证件照 2025-04-16 18:07:00

金昌:一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32人 2025-04-16 17:14:00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5-04-16 16:44:00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美国关税壁垒和贸易霸凌损人不利己,中国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2025-04-16 16:39:00

美关税冲击波,美业界:大企业“打喷嚏”全行业“感冒” 2025-04-16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