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甘肃规划河西走廊遗产保护 构建“一带六市多点”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1 08:09:00    

日前,甘肃多部门共同制定《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分阶段提出2025年、2030年底、2035年底的主要目标。

  • 2025年,以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建筑、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一带贯通、六市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
  • 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五大样板”,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
  • 到2035年底,把河西走廊建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先行地、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传播地、极富活力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地、极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2025年,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将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预计投资6.1亿元。

何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处亚洲腹地与中原内地的交通要道,东起乌鞘岭,西抵星星峡,长约1000公里,涵盖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及白银景泰等6市21县,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作为丝绸之路上地理单元最丰富、历史遗存最富集、自然景观最鲜明的地区之一,分布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汉明长城2165公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博物馆79家;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9项;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自然公园23处。河西走廊文化和自然遗产交相辉映、协同共生、深度融合,构成了中国最典型的遗产线路。

(总台记者 柴世文 张文杰)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宓帅

相关文章

新华全媒+|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2025-07-26 16:29:00

夏天的颜色,哪一抹让你心动了? 2025-07-14 15:19:00

云南成功创建7个国家物流枢纽 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再升级 2025-06-30 07:41:00

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机遇——访韩国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 2025-06-29 11:33:00

国安部:连续破获台湾间谍窃密案件,打掉一批间谍情报网络 2025-06-28 0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