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事“候鸟” 2025-07-11 17:16:00

幼童躺街上被碾压身亡 当事司机:我又内疚又感到冤枉 2025-07-07 06:25:00

连续高温,车子也扛不住了!汽修店空调维修订单爆了 2025-07-06 18:13:00

3楼女童被卡住脖子悬空窗外,2楼老兵出手相救! 2025-07-06 17:41: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7:16:00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跑道,而少年们的脚步早已跨越地域的边界。
这是一个属于体育的火热炎夏,不同于同龄人在暑期补习班里刷题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暑假一到,便如候鸟般振翅启程——全国U系列青少年篮球联赛的签表刚刚公布,在全国近十座城市举行的冰球青少年全国锦标赛又吹响号角;欧洲、日本的足球青训营发来邀请函,诸多网球国际学校正等待新的加盟者……
行李箱里塞着队服、护具和作业,全家人跟着赛事日程辗转于高铁、机场和酒店之间,行程表密密麻麻,像一张写满战书的航海图……这群“赛事候鸟”已学会在候机厅拉伸韧带,在外地酒店大堂背单词。他们的夏天没有懒觉和游戏,只有按部就班的提醒闹铃与行李箱滚轮声——那是当代青少年体育热潮中独特而清脆的节拍。
北京是国内冰球青少年的热门假期聚集地
一 、冰雪之歌
暑假开始的第一天,沈叶鑫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张照片:机场的背景,两个巨大的旅行箱,还有一套冰球杆和冰球包。配文是:“再一次的出发,加油!”
沈叶鑫才十岁的儿子沈嘉林学冰球已经四年了,从孩子六岁开始,冰场就成了全家人除了家以外去得最多的地方。入队参赛不到三年,跟随着比赛的赛程,沈家人的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还有如韩国等亚洲国家。今年暑假刚开始,他们就奔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冰球联赛北京赛区的比赛。
沈叶鑫的朋友圈到了假日就充满这样的不同地点赛事
不管是沙漠炎夏还是海岛烈日,冰场里日复一日都是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夏日里,每次走出冰场,扑面而来的热浪都会让眼镜片蒙上一层雾气,“很多时候都会恍惚,自己身在何处。”沈叶鑫说。每一次赴外地甚至外国参赛,都像是一场小型搬家仪式——重达20公斤的冰球装备,还有数不清的替换衣物、烘干设备以及各类假期作业,总能让行李直接超重。
对“冰娃”们来说,每到寒暑假,就如候鸟般从全国各地奔向北方。北京号称“中国冰球圈的天花板”,前不久,刚以第二轮首位(总第33顺位)被选入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的北京冰球小将王浩西,就创造了中国冰球运动的纪录。如今,北京3A、梦想等冰球俱乐部在暑假都会开办短期训练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冰娃”。而这个暑假,当儿子出现在北京冰场上时,沈叶鑫也看到不少熟悉的身影——儿子的一小半队友也都在放假后来这里集训。
与小沈不同,“冰娃”小泽的家里人为了是否去外地参赛纠结过好多天。小泽的父母都是单位里的中层,出差、开会,两人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学期间,根据孩子学校和课外培训班的时间,精细到10分钟的课程衔接尚能安排自如,而到了假期,时间管理上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一切都要从头来。集训、异地参赛,跟着教练制定的异地比赛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小泽妈妈感觉自己的脑细胞快被榨干了。
冰球圈里有句不成文的说法:一个“冰娃”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全职的“冰妈”。但事实上,和小泽情况类似的双职工家庭“冰娃”也不少。日常训练时,经常出现夫妻俩接力带娃:一个送娃到冰场后匆匆前往客户会谈,另一个刚下飞机拖着行李箱就赶来接娃。而到了假期,外出参赛时,更会有几组家庭互相打配合——一对爸妈带着若干个队友的孩子一起出发,互帮互助,共同带娃。
最折磨人的,还是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与残酷现实间的落差。冰球队中,首发队员和板凳队员的上场时间完全不同。在比分胶着的比赛中,教练更愿让实力相对稳定、技术更为出众的首发队员尽可能留在场地中。因此,全家人劳师动众地奔赴遥远的赛地,换来的,可能是一整场比赛如看客般坐“冷板凳”。小泽妈妈记得,有一次赴外地比赛,儿子整场枯坐冷板凳后,自己失望到几乎泪流——为了孩子的参赛,她推掉了若干项重要工作、强忍身体的不适陪同参赛。但完全不成正比的投入与产出让她开始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怀疑。“开车回酒店的路上,阳光无比刺眼,我突然觉得,自己和孩子的努力是这样苍白。”但作为母亲,她却又要尽力安抚小泽,在孩子面前强颜欢笑。
优胜劣汰,运动比赛的本质一直都是如此。因此,即使一次次失望,小泽家人还是掰着手指头计算休假,希望能从一次次的参赛中,让孩子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小泽爸妈一人用完一次年假,分头带儿子完成暑期的两个比赛。而属于自己的休假时光呢?“如今我们的旅游就是满世界的冰场巡游。”小泽妈妈说。
假期异地参赛已成为很多人选择
二、火热付出
当远赴外地参赛成为习惯,沈叶鑫感叹:“一到寒暑假,不找个外地去练球,就感觉像在虚度光阴。”
冰球项目中,不同的教练会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小沈一家热衷在假期前往不同赛地参赛、集训的原因。“就好像开盲盒一样,去外地,其实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给他创造陌生环境。”伴随着对陌生环境的应激反应减少,孩子在冰场上的抗压能力逐步变得更强,有了更快速融入陌生环境、不同球队的能力。“这对于孩子在这个项目中的未来发展,其实很重要。”
在沈叶鑫看来,暑假是冰球技术的冲刺期,也是亲子关系提升、高质量陪伴的黄金时间。不用面对家里柴米油盐的琐碎,也忘却工作带来的压力,在外漂泊比赛的日子,父母与孩子每天都是纯粹地讨论运动、关注运动,“共同找一件有意义的事忙碌起来”。
对泽爸泽妈来说,即使这样可能影响部分工作,也坚持保证出勤率,带着孩子到处参赛的最大收获在于,“孩子真的能从这样的异地奔赴中获得成长”。参加过顶级“被虐”的系列赛后,夫妻俩感觉孩子对运动的理解变深了,“在这项运动中的自驱力也加强了”。小泽开始沉浸在研究各种赛事录像中,一有空就主动练球。“当一次次听到孩子‘我想去比赛’的意愿时,坚持也就变得不那么艰难了。”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全家人都需要一定量的比赛结果来给未来“打鸡血”。“有投入,就会有要求。最实际的,就是将付出变现成奖杯,融入履历之中。”在泽妈眼中,密集赛程之中的一次次进球瞬间、通过共同在外地参赛培养起来的队友情谊,都是支撑全家继续前行的动力。
三、更大舞台
“把握暑假冲刺期,让孩子更上一层楼!”某个体育训练机构的门口,从暑假第一天开始就挂出这样的条幅。事实上,将寒暑假作为特训期,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常规操作。
上海体育局青少年(科教)处副处长陈昕云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注册在案的青少年运动员达六万多名,每年寒暑假的冬训和夏训都是小运动员们提升竞技水平的最佳时间,有20%以上的注册运动员会选择前往外地参赛。以去年暑假为例,有近700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全国U系列青少年锦标赛和全国级的大奖赛,而其他俱乐部联赛和商业赛事也吸引大量青少年选手,飞赴异地参赛。跨地域参赛的青少年赛事中,三大球、乒羽以及网球拥有不少运动人口,而近年来,诸如击剑、马术、帆船帆板、冰球等小众赛事也日益吸引青少年选手前往参赛。
陈昕云透露,一方面,暑期参赛是检验运动员夏训成果的手段,通常在赴外地参赛前,运动队都会进行一至两周的集训,集训加比赛的模式将使选手运动水平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升。此外,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日常比赛大都在周末进行,一般都是市级比赛,无论对手还是场地都相对熟悉稳定。暑期异地参赛有助于孩子前往更高级别的全国舞台,与更多同龄高手过招,“对于竞技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另外对他们的成长和见识都有助益。
乒乓异地研学之旅近年来伴随乒乓热日益火爆
四、体育研学
与冰球运动更多依赖家庭、自主赴外参赛不同,对于乒乓、足球、篮球等群众基础庞大的基础体育运动项目,不少家长选择更解放父母的暑期体育研学方式。
暑期还没到,扶摇体育的负责人曹磊就忙碌起来,计划着一波波研学夏令营,今年暑假,他们公司主打的是“魔力塔”暑期乒乓特训营——招募来自全国的乒乓少年,来乒乓运动发展较好的申城,和体育来一场“约会”。
近年来,每到暑期,扶摇体育都会组织相关的体育研学项目,曾招募水上项目爱好者前往千岛湖进行研学之旅,也曾组织相关足球训练营前往山东泰安进行研学之旅。今年暑假的乒乓特训营计划四期连办,每期18到20人,招募对象为8到16岁的青少年,由国家级教练亲自指导、国家一级运动员陪练,费用为1999元。宣传广告上,“专业训练+科学规划”的字样格外吸引人。除了日常训练之外,这个特训营还安排了不少与申城乒乓球历史相关的文化展示:前往许昕的乒乓俱乐部参观、去国际乒乓球博物馆触摸乒乓底蕴,甚至还有迪士尼等沪上知名景点的打卡。
在曹磊看来,体育研学不仅仅是专业训练,更是将青少年体育培训与文旅相结合。“训练之余可以参观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把当地一日或两日游融合进去,每个选择异地体育研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关注,全家一起来比赛也成为这个暑期鲜明的旅游特色。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赛事或者体育研学项目的落地,也能更好推动相关举办地文旅消费市场的发展。”
“除感受当地体育文化,教练也是研学的关键因素。”曹磊坦言,由于食宿及场地成本较高,目前以上海为目的地的体育研学不多。但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上海的优势在于充沛优质的体育导师资源和自带的文旅流量。体育研学的特点在于,许多孩子有一定运动基础,在运动基础上加入文化研学内容,会让孩子经历更为深刻。
乒乓异地研学之旅近年来伴随乒乓热日益火爆
打开各类亲子博主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人们不难发现,体育类研学如今也在告别以往单一的军训式夏令营,多项目、体育文化的融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体育研学既有体育运动的元素,又有文化学习的内涵,是体教融合的具体实践。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市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体育研学作为研学游的细分赛道,近些年随着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日渐浓郁的体育氛围,也受到了更多家庭和学生的关注。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推动了我国研学游学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曹磊眼中,体育类研学流行的背后,有国家政策的变化,更多是家长观念的转变。“体育是非常好的挫折教育和团队教育。很多家长意识到,通过体育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可能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
随着体育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体育研学作为体教融合中的一种形式,未来会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家长和学校对全面素质教育的需求增加,体育研学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增长前景,会成为研学游市场重要的细分赛道。而从产业链条来看,体育研学涉及众多行业部门,对促进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