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满节气养生要健脾祛湿 多吃清热解暑类食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9:21:00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增多、闷热潮湿。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莱山院区主治医师张雅文告诉记者,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故这一时节最显著的外邪是“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尤其容易困阻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所以此时养生重点在于健脾祛湿、清热解暑、养护心阳,以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

饮食养生,清淡为主,健脾和胃

小满时节气候闷热潮湿,易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因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脾胃负担。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强健,则湿邪不易滞留为患。

“可多食用如赤小豆、薏米、山药、白扁豆等健脾祛湿之品。清热解暑类食物也是小满时节的饮食重点,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效,能帮助泻火解暑、健脾开胃。”张雅文表示,同时需注意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过量食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尤其对消化系统尚未健全的小儿和脏腑机能衰退的老人更为不利。肥甘厚味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容易助湿生痰,加重脾胃负担,亦不可过量食用。”

起居调养,顺应自然,避免寒湿

小满时节的起居养生重在顺应自然界阳气渐盛的规律,同时避免外感寒湿邪气。《黄帝内经》提出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建议晚上23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充分利用天亮早的特点,与自然同步,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由于夏季白天气温高,人体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倦,可午睡15-30分钟,有效改善夏季常见的疲劳、困倦状态。小满节气由于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居所和衣物容易受潮,成为湿邪滋生的温床。应保持居室干燥通风,晴天时及时开窗换气,衣物特别是内衣裤要彻底晾干后再穿,避免穿着潮湿衣物导致湿气从毛孔侵入,避免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的出现。

情志养生,静心养神,安然度夏

小满时节,随着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外浮,人们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等情志方面的变化。中医理论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与心脏相应,而心主神明,情志过极易损伤心脏功能。因此,小满时节的情志调摄尤为重要。

张雅文告诉记者,市民可节制己欲,不受外物诱惑,自在悠然。此外,“万物生长,各有自己的轨迹,没有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诸事圆满,淡然视之,保持愉悦心情,才能守得内心的清明,为安然度夏奠定心理基础。”

运动养生,适度锻炼,排汗祛湿

小满时节的运动养生讲究“适度”二字,既要通过活动身体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排汗祛湿,又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气阴耗伤,这与小满节气“小得盈满”的智慧不谋而合。

运动方式应以和缓、低强度为主,可以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也可以选择中医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同时应遵循“形劳而不倦”的原则,以身体微微出汗、不觉疲乏为宜。过度运动导致的大汗淋漓不仅伤阴,也伤阳气,出现乏力、口干、心慌等症状。“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湿邪排出,改善小满时节常见的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症状。运动养生贵在坚持,每周至少保持3-5次规律运动,形成习惯,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张雅文说,小满养生的核心是“健脾祛湿,清热解暑”。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指导思想,通过调整作息、饮食、情志等,使人体与自然同步,以达到“天人相应”的健康状态。(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

相关文章

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 云南这些地方今夜开启“降雨模式”! 2025-05-21 21:05:00

小满节气养生要健脾祛湿 多吃清热解暑类食物 2025-05-21 09:21:00

今日,立夏! 2025-05-05 16:42:00

雨生百谷 童享春雨——灞桥区洪庆街道中心幼儿园谷雨主题活动 2025-04-18 20:23:00

短途徒步、亲子登山成为家庭出游首选 2025-04-07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