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自发绘制“彩色盲道”,有人点赞有人反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5:41:00
上个月,浙江丽水独臂女孩发起的为盲人铺就“彩虹之路”的行动引发全网关注。近期,浙江宁波、江西南昌、河北石家庄、福建福州等地,也陆续出现了“彩色盲道”,市民们积极参与,在盲道上画上充满创意和童趣的作品,让普通盲道变得五彩缤纷。
这样的做法,获得了不少网友点赞,但也有网友质疑:盲道上是否可以随便涂画?是否会增加盲人滑倒摔跤的风险?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活动组织方、城市规划专家等。为盲人铺“彩虹路”
“我只是想用色彩,为视障人群,点亮那条被遗忘的路。”在社交平台上,最早发起此次活动的浙江丽水独臂女孩方寸心说。今年2月27日,在向丽水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报备后,她在丽水学院附近的一条盲道上开始绘画创作,越来越多的市民也主动参与其中,一同完成了60米长的“彩虹之路”。在经过媒体报道后,全国多地也陆续出现了“彩色盲道”。几天前,河北石家庄外贸街,志愿团队、学生、美术老师等30余人花了4个小时进行创作,将一段不到40米长的盲道画上了鲜亮图案。“也是借鉴浙江的彩虹盲道。”组织这次活动的某公益机构负责人王俊龙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的员工里有不少视障人士,此前盲道被占用,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困扰。在王俊龙看来,彩色盲道是为了“让看得见的人看”,本意是让更多人注意到盲道,“如果把盲道画得漂亮了,就不会把车乱停乱放。”
在绘制彩色盲道前,王俊龙向街道、执法部门提前申报,“因为做的是公益,还比较顺利。”目前,他还在筹划着第二条彩色盲道。针对有网友质疑涂上颜料后是否影响盲道的防滑性,王俊龙表示,使用的是丙烯颜料,“这种颜料摩擦力很大。”国标注明“宜为中黄色”
除了防滑性,不少网友还提到了盲道颜色对视障人士的影响。其实,盲道的颜色也是有“标准”的。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200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盲道颜色的规范为“宜为中黄色”。不过,这并非硬性规定。为何“宜为中黄色”?此前,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张龙曾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盲道主要是为了帮助视觉障碍的人士行走,视觉障碍的人有两类,一为失明或称全失明,即盲人;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即低视力盲人。低视力盲人群体对红、黄、蓝三原色比较敏感,其中,对黄色辨识度最高。城市规划专家: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应忽略使用者的需求“彩色盲道”是否可取?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了城市研究学者、城乡规划正高级工程师李昊。李昊认为,“彩色盲道”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对于特殊人群使用的特殊空间的一种关注。“盲道是道路交通的一部分,但其实很多普通人对它却是漠视的,如果用这种形式,作为公共艺术,唤醒公众对盲道的关注,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李昊也提到了盲道的使用效果。“盲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无障碍设施,其核心功能是为视障人士提供引导和安全保障。盲道的设计和建设,需满足安全性、功能性和耐用性等多重要求。有些视障人士是弱视,对于特殊的颜色,使用效果会更好。”
李昊表示,在盲道建造前,应当深入调研观察视障人士对盲道的实际使用情况,科学合理设计盲道,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我们既要为引起公众的关注而呼吁,又要在使用上遵循相关的标准规范,要达到二者的平衡。”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光也有同样的观点:“彩色盲道用意是好的,但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在城市规划中,在道路上涂画也未必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