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加速落地 2025-05-08 15:32:00

超百万人次受益 辅助生殖进医保助力“生育梦” 2025-05-08 10:02:00

哪吒汽车有钱了!将向A股供应商偿还4900万元货款,6个月内每个月支付820万元 2025-05-08 09:12:00

重磅!央行公布10项政策 2025-05-07 10:30: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0:09:00
位于西江的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个“五一”假期,被喻为云浮版“马尔代夫”的云安湾边村人气火爆,游客从各地而来共赏西江美景;而同在西江边的华润西江发电厂1号机组在近日会面投产,进一步利用西江资源生产清洁、高效的绿色电力。
从华润西江发电厂的绿色发展到观音山矿区的智能开采,从云浮新港的物流升级到湾边村的文旅蝶变,云安区这个曾以传统建材、硫化工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以“向江而兴”的姿态,通过“西江经济带”建设重塑经济地理,以港口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构建起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冯焕哲
通讯员 云安轩
向江而兴
充分发挥优势激发发展潜能
据云安区发改局介绍,“西江经济带”主要规划范围包括位于西江主干流区域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主要研究与西江干流在生态保护、航运经济、临港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直接关联的生态、产业、乡村和城镇空间。在此背景下,云安相较于西江流域其他地区,具备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今年1月,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玉莉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云安将聚焦建设广东内河航运物流中心、‘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西江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云安的航运优势,全方位挖掘西江黄金水道经济价值,全面激发西江航运的潜能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强与西江流域城市的产业共建、交通互通、生态同治,积极探索西江‘两山’转化新路径,推动西江沿线生态价值转化。”
首先,在区位上,云安地处珠三角与大西南交汇处,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这里既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的“第一圈层”,也是对接RCEP和东盟的“前沿阵地”。
云安集高铁、高速公路、西江航道于一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路距广州117海里、香港177海里,5000吨级货轮可直达港澳。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3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成为广西、云南等西部省(区)货物“借港出海”的首选通道。
在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下,作为广州都市圈外围联系区,云安享受“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等多重政策红利。2024年,云安承接佛山产业转移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3.48亿元,区域合作进入“快车道”。
其次,港口集群优势为云安发展“西江经济带”提供了“硬核支撑”。云安坐拥广东内河第一大港——云浮新港,以及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行达通用码头等专业泊位,形成“一江两港区”的立体格局。同时,港口能级近年来也在跃升,2024年,云浮新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万标箱,同比增长13%。
据了解,云浮正谋划建设疏港铁路,物流网络重构推动“水铁联运”打破运输瓶颈。未来,西江港口将与南沙港、深圳港形成“组合港”,实现“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
最后,是资源禀赋优势,传统产业的“绿色突围”。依托亚洲最大硫铁矿资源,云安构建起“硫—钛—铁—钙”循环经济产业链,惠云钛业、利机石材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循环生产。
近日,中电建云浮观音山项目首船启航,一艘满载3456.66吨优质砂石产品的运输船,沿着西江黄金水道,一路向东,朝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市场破浪前行。这个位于云安区都杨镇的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年开采建筑用花岗岩6000万吨,配套建设30公里物流廊道和专用码头,将打造成大湾区“建筑骨料粮仓”。
产业裂变
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协同”
2024年,云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2.94亿元,其中,传统产业64.5亿元、新兴产业88.4亿元,新兴产业占比已超过传统产业。这一转变背后,是两大战略的深度推进:
一是传统产业“高端化”。在六都镇循环经济工业园,一场“绿色革命”正在上演。惠云钛业广泛开展连续酸解技术、硫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生产装置的节能环保水平。利机石材获得“湾区认证”,企业拿下全国首张石材产业“湾区认证”证书,产品更广泛进入香港市场。2025年,云安计划投入70亿元实施14个西江沿岸风貌提升项目,推动水泥、建材等产业与港口物流深度融合。
二是新兴产业“集群化”。在云安区都杨镇,形成数字信创、汽车零部件、医药康养三大新兴主导产业,辖区内有翔海光电、溢康通、雷允上等龙头企业。2024年都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41亿元,同比增长3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1亿元,同比增长19.41%。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云安正布局无人机测试基地和物流枢纽,与亿航智能等头部企业合作,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平台。
云安的探索不止于产业,更在于重构“以港兴城、以城促产”的空间逻辑。
从“码头经济”到“港城共生”。据了解,在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周边,云安规划建设港后物流基地和保税中心,打造“前港后厂”模式。关塘码头一期加快建设中,杨柳通用码头也在筹建当中,未来将与中电建绿色建材产业园联动,形成“开采—加工—运输”全链条。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西江沿岸,云安计划投入2.84亿元实施5个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将传统码头改造为观江平台、湿地公园。湾边村文旅通过新建巨船造型公园,实现“看得见江、走得近水”的愿景,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带动附近村民增收。在西江生态廊道上,云安规划建设滨江绿道,串联六都港区、都杨港区,打造“西江百里画廊”。
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赋能”。借助对口帮扶,云安通过“反向飞地”模式在佛山南海设立云安(南海)绿色建材应用研发中心,引进佛山企业10家,累计落地订单约200万元。同时,云安与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共建实验室,推动石材废渣制备陶瓷原料技术产业化。
创新驱动
释放“西江经济带”潜力
尽管成绩斐然,云安在航运效能、产业韧性、区域协同方面仍面临挑战。航运效能待释放,云安区岸线资源利用粗放,港航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产业韧性需强化,云安区“3+3”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但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区域协同待深化,云安与佛山、广州等城市共建西江生态经济带可进一步加深。
站在“十五五”规划起点,云安已绘制清晰蓝图: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和产业资源优势,与广州、佛山等湾区城市合作共建现代物流产业园,谋划开通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开放口岸;深化“港产城融合”,促进临港产业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人工智能、机器人、装备指导、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链条,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这艘以“西江经济带”为帆的巨轮,正驶向更深远的未来。从华润电厂的“超低排放”到观音山矿区的“智能开采”,从云浮新港的“数字通关”到湾边村的“网红经济”,云安用实践证明:产城融合不是简单的“1+1+1”,而是通过港口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共赢。正如西江奔流不息,云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为“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