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云签约义乌,联手打造数字大脑! 2025-04-16 12:42:00

美国加征关税是否影响中国GDP? 国家统计局: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2025-04-16 12:09:00

中美贸易战转向 “服务战场”!中国这招或将冻结240亿美元美国顺差 2025-04-16 09:20:00

展会“广交”天下客 外贸吃下“定心丸” 2025-04-16 06:53: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20:00
编者按:
4月15日,野村发布亚洲宏观报告《中国:北京在贸易战的服务领域拥有更多制衡手段》,指出由于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而中国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最大贡献国,北京在应对美国商品贸易领域的升级举措时,在服务贸易方面具备一定的制衡能力。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随着关税战的升级,美中之间的大部分商品贸易已停止,服务贸易可能成为贸易战的新战线,而美国在与中国的服务贸易中存在显著顺差。北京已发出警告,提醒民众谨慎前往美国部分州旅行和留学,同时,从美国进口的电影数量也在减少。北京限制赴美旅行的举措可能是最具威慑力的手段,而限制美国电影进口的影响相对较小。
美中服务贸易的快速扩张
中国自美国的服务进口从 2000 年的 50 亿美元激增至 2024 年的 550 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其中,旅行服务占比最大,占总进口的 43%,其次是知识产权许可(15%)、法律和咨询服务(11%)、金融服务(9%)、运输服务(8%)、信息和通信技术(5%)以及娱乐产品(4%)。在旅行服务进口中,教育相关支出占 71%,休闲旅行占 22%,商务旅行占 7%。
4 月 9 日,国务院发布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对美经济和商业关系的立场,指出中国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最大贡献国。白皮书还强调了双方在国内市场收益方面的不对称性:2022 年,美国在华附属公司销售额达 4910 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仅为 790 亿美元。尽管这些数据未反映在官方的货物或服务贸易统计中,但它们表明美国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取了巨额利润。
对旅行和娱乐进口的报复措施及其影响
针对美国旅行和娱乐行业的报复行动已经展开。4 月 9 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提示游客谨慎前往美国。4 月 10 日,中国电影局表示可能会减少每年从美国进口的电影数量。
在我们看来,如果限制赴美旅行,可能在服务贸易的所有报复措施中产生最重大的经济影响。我们估计,如果北京大幅加强对赴美旅行的限制,可能涉及 240 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美国签证政策不断变化、个人安全因素以及两国商业航班恢复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和游客赴美人数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相比之下,减少美国电影进口的影响可能较小。我们估计,2024 年好莱坞在中国的收入约为 2 亿美元,不到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 1%。总体而言,包括电影、电视和其他媒体在内的娱乐产品进口总额仅为 20 亿美元,占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的 4%,占美国此类出口的 5%。
其他通过服务贸易进行报复的可能性有限
虽然限制法律、咨询和金融服务进口是可行的,但由于这些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其经济影响可能有限。这些措施还可能抑制外国资本流入,并在短期内扰乱中国国内就业市场。同样,对知识产权许可进口实施严格控制,可能会加速美中之间的技术脱钩。鉴于中国在关键工业领域对美国先进技术的依赖,这对中国的损害可能更大。
美中服务贸易简要概述
过去二十年,美中服务贸易增长显著。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中国自美国的服务进口从 2000 年的 50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550 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这一增长伴随着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从 2000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320 亿美元。到 2024 年,该顺差占美国服务贸易总顺差的 10.8%。中国服务进口在 2019 年达到顶峰,达到 590 亿美元,导致中国出现 40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当于当年美国服务贸易总差额的 13.3%。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 2023 年的最新细分数据,中国自美国的服务进口总额为 470 亿美元。其中,旅行服务占总进口的份额最大,为 43%,其次是知识产权(IP)许可(15%)、法律和咨询服务(11%)、金融服务(9%)、运输服务(8%)、信息和通信技术(5%)以及娱乐产品(4%)。
图 1: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
图 2:中美服务贸易差额的增长
图 3:2023 年中美服务贸易概况
教育和旅游目的的旅行服务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旅行服务进口(反映了中国人在美国的支出)达到 200 亿美元,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 43%,低于 2019 年的 52%。2023 年,旅行服务贸易顺差占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 72%。从 2007 年到 2019 年,中国人在美国的旅行支出增长了 10 倍,从 30 亿美元增至 310 亿美元。在旅行服务中,教育相关支出占比最高,为 71%,其次是休闲旅行(22%)和商务旅行(7%)。
教育是最大的单项服务进口
教育服务进口是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相关费用支出。这一支出从 2008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90 亿美元。在新冠疫情之前,教育支出一直占中国在美国旅行总支出的约 50%,是最重要的单项服务进口类别。在疫情期间,旅行活动受到广泛限制,但教育支出表现出韧性,每年保持在 100 亿美元以上。2020 年和 2021 年,其在旅行服务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飙升至 92% 和 97%,随着休闲和商务旅行的恢复,2023 年这一比例降至 71%。
对美国来说,2023 年其对中国的教育服务出口占总教育服务出口的 28%,尽管低于 2019 年的 37%。这些进口对美国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称,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各自从中国学生那里获得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收入。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学生也一直是美国大学国际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
旅行建议带来的战略压力影响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行建议显示出对美国旅游和教育行业施加压力的意图。2019 年特朗普时期的美中贸易战期间,北京也曾发布类似警告,但由于随后新冠疫情的爆发,其影响未能完全显现。
根据 2023 年旅行服务进口占比 43%,应用于 2024 年 550 亿美元的服务进口总额,我们估计可能涉及 240 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美国签证政策不断变化、个人安全考虑以及两国商业航班恢复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和游客赴美人数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图 4:中国自美国的旅行服务进口
图 5:中国自美国的教育服务进口
娱乐产品进口
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娱乐服务进口(美国经济分析局归类为 “个人、文化和娱乐”)为 20 亿美元。这一类别包括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等媒体内容,通常涉及许可费和版税,占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 4%,占美国此类出口的 6%。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些进口从 2007 年的 1.4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5 亿美元,增长了 10 倍。在 2018 年美中贸易战期间,进口额下降了 30%。新冠疫情的爆发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旅行限制推动了在线娱乐需求,2021 年进口额达到 30 亿美元的峰值,占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 7%,占美国当年娱乐服务出口的 11%(见图 6)。2022 年之后的下降反映了疫情后人们重新回归线下服务,以及国内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和电子游戏)的日益崛起。
图 6:中国自美国的娱乐产品进口
电影进口限制的经济影响
4 月 10 日,中国电影局宣布减少美国电影进口,指责美国关税降低了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的兴趣。该机构强调将遵循市场规则,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电影进口数量。
在我们看来,这一举措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实际经济影响有限。根据中国电影局的数据,2024 年中国票房收入达到 58 亿美元,国产电影占市场份额的 80%,好莱坞电影作为主要的外国贡献者之一,占比 15%。假设采用 25% 的收入分成模式,2024 年好莱坞在中国的收入约为 2 亿美元,不到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 1%。
图 7:中国自美国的娱乐产品进口
法律、咨询和金融服务
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法律和咨询服务行业进口额为 50 亿美元,金融服务进口额为 40 亿美元(见图 8 和图 9)。这些数字在各自类别的美国总出口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分别为 2.1% 和 2.4%。
中国有多种潜在的政策选择来监管美国服务公司,包括暂停许可证、提高资格审查门槛,或将这些公司列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它们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然而,鉴于这些服务行业规模相对较小,此类措施的经济影响可能有限。
此外,这些行动可能会对中国自身经济造成更大的意外损害。限制美国服务公司运营可能会抑制外国资本流入,并导致国内就业市场短期内受到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在中国共雇佣了超过 10 万名员工。白领招聘的减少,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减少,可能会进一步抑制国内消费。
图 8:中国自美国的商业服务采购
图 9:中国自美国的金融服务采购
知识产权许可审查
知识产权(IP)许可是美中服务贸易的关键部分。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知识产权许可服务进口(主要包括研发成果和计算机软件服务)总额为 70 亿美元,占其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 15%(见图 10 和图 11)。通过核实专利实施情况和审查技术转让合规性,中国可以减少从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进口。
图 10:中国自美国的知识产权采购
尽管知识产权许可具有显著的经济规模,但实施严格限制可能会加速美中之间的技术脱钩。鉴于中国在关键工业领域持续依赖源自美国的先进技术,这种发展对中国的损害可能更大。
图 11:2023 年中国自美国知识产权采购细分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