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感谢中国对俄试行免签:俄将采取对等措施 2025-09-05 08:19:00

祁怀高: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维护什么样的战后国际秩序? 2025-09-03 20:52:00

从伟大胜利中 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2025-09-03 08:44:00

鸭绿江图们江流域将迎强降雨!请做好防范准备 2025-08-30 13:22: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6:39:00
经济日报北京4月18日讯(记者姚进)近一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持仓量上升了2700多亿元。境外机构积极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过9500亿元。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达到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自2019年以来,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近年来权重逐步提升:一是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9.7%,较4年前提升了3.7个百分点,并于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二是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三是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有2.4%,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