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年轻”的秘密藏在这些食物里!照着吃,血栓、动脉硬化绕着走 2025-08-21 17:23:00

上纬新材: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2025-08-18 19:09:00

“手机换菜刀”,到底行不行?国安部发声! 2025-08-18 11:28:00

金价上涨!上金所发布风险提示 2025-08-10 10:46: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7:23:00
你的血管年轻吗?心血管好不好,关键看你会不会“吃”!这份新鲜出炉的“保护心血管食物清单”,全是实打实的科学干货,照着吃,血管状态悄悄回到年轻态!尤其是第一种,很多人都没吃够!
健康时报图
“保护心血管食物清单”出炉
1. 鸡蛋:被低估的“护心高手”
2025年1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团队在《营养素》期刊发表的研究表明:经常吃鸡蛋,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血脂异常的人也可能受益。
研究截图
数据显示:与不吃鸡蛋相比,每周1~6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相关。对于平时饮食质量中等或较高的人,吃鸡蛋的护心效果更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3%和44%。甚至,即使有血脂异常(比如胆固醇高),吃鸡蛋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仍能降低27%。
2. 豆制品:低调的“血管卫士”
2023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营养素》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常吃大豆食品(如豆腐、纳豆)能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
数据显示,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分别降低了17%、13%、21%、1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每天摄入26.7克豆腐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8%,每天摄入11克纳豆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尤其是在预防卒中方面的获益更为明显。
3. 水果:糖友的“护心符”
2024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的研究表明,多吃新鲜水果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吃新鲜水果的频率越高,这种保护效果越明显。不过,这里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低糖水果。
研究截图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每天坚持吃新鲜水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可降低46%。在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天吃新鲜水果也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4. 鱼类:心血管“保护剂”
2023年,发表在《营养素》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吃鱼的人,心血管患病风险会降低。研究发现,即使摄入少量的鱼,也会降低致命和非致命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摄入50克鱼,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9%相关;每周摄入2~3份150克的鱼,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8%相关。随着鱼类摄入量的进一步增加,每天吃100~150克的鱼,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6%~28%。
健康时报图
5. 坚果:心脏的“加油包”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了一项覆盖近20万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吃坚果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截图
研究显示,成年人如果一段时间内多吃坚果,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降低;如果坚果吃少了,风险就会增加。对12项前瞻性研究的分析报告显示,吃坚果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成反比。每天多吃28克坚果,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1%,冠心病风险降低29%。同时,多吃坚果还可以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6. 喝茶:血管的“清道夫”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2020年发表的研究显示,经常喝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尤其对于长期坚持喝茶习惯的人群、男性以及喝绿茶者,健康获益更为显著。
健康时报图
7. 咖啡:心脏的“活力泵”
2025年1月,《欧洲心脏杂志》上刊发的一项研究提示,早上喝咖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研究显示,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早晨喝咖啡的人全因风险降低16%,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1%。具体而言,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0~1杯、每天1~2杯、每天2~3杯、每天>3杯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5%、16%、28%和21%。
预防心血管病,这10点要牢记
1. 少盐和低脂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五科副主任医师张鹏2025年在其医院微信刊文提醒,正所谓“病从口入”,保护血管健康,首先要管住嘴。日常要减少腌制食品、动物内脏、肉汤(如猪蹄汤、骨头汤)等高嘌呤、高油脂食物的摄入。
2. 吃富钾食物
张鹏医生指出,香蕉、橘子、土豆、紫菜、香菇等食物富含钾,钾离子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保护心血管。
3. 规律地运动
运动是血管健康的另一大“法宝”。张鹏医生建议,坚持每周进行3~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30~40分钟,运动前后各留5分钟进行热身和放松。
健康时报图
4. 久坐要不得
久坐行为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的低能量消耗行为,包括静坐、倚靠或平躺等。久坐不动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建议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
5. 排便勿用力
平时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和粗粮,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但对心脏有益处,还能够帮助肠道蠕动,预防和缓解便秘。如果大便不通畅时要及时就医,切勿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荷。
6. 情绪要稳定
极端情绪如过度悲伤、恐惧、愤怒等,会使神经系统分泌大量激素,降低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胸痛、气短等症状。要注意经常通过深呼吸、冥想、锻炼等保持情绪稳定,让心脏放轻松。
7. 远离烟和酒
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戒烟时间越长,心脏获益越大。饮酒过量将损坏血管,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急剧攀升。
8. 高质量睡眠
睡眠是心脏最好的营养剂。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睡眠障碍等会增加患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病等风险。如果长期失眠,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9. 劳逸相结合
长时间压力过大,连续加班,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增加心脏负荷,提高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学会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减轻心脏负担。
10. 体检定期做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做到有备无患。如有异常,要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