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长春八十载,星光永恒向未来 2025-08-22 15:23:00

云南纪录电影《东方的河》入选中国文联2025年重点创作目录 2025-08-12 15:32:00

2025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活动聚焦“体育+生态” 2025-08-10 15:45:00

AI重构电影梦工厂!博采虚拟影视基地AI全流程重塑中国电影未来 2025-07-15 12:14: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5:23: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光影盛宴,盛装以待。第二十届长春电影节携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新意,在八月北国春城拉开序幕。对长影这座有着八十年历史的“新中国电影摇篮”而言,这盛会不仅是光影的欢聚,更是一次初心回望与未来启程的郑重仪式。八十载风雨兼程,长影从战火硝烟中托举起中国电影最初的星光,如今更以“制片+文旅”的双轮驱动,为时代画卷再添璀璨亮色。
光影长春,星光永恒。回望烽火摇篮,长影以热血匠心在废墟中托起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这些作品在荒芜中奠定基石。迁回长春后,黄金时代的长影如大树分蘪,《白毛女》中喜儿的觉醒、《上甘岭》里志愿军的浴血、《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呐喊,连同《我的祖国》的旋律,早已镌刻为民族记忆的基因片段。值此华诞与电影节之际,“光影铸魂八十载”公益展映让经典重回大众视野,正是“人民电影为人民”初心的时代回响。
长影的活力密码,在于“破局双轮驱动”。改革开放大潮奔涌,长影率先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探索“制片+文旅”融合新路:旧址博物馆内,沉浸式悬疑戏剧《消失的母带》吸引年轻人化身侦探;第三摄影棚借助全息投影重构经典,让赵一曼等英雄跨越时空对话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历史共情者,观众在此触摸喜儿的红头绳,抉择“真假古兰丹姆”,历史因参与而鲜活,因体验而深刻。
在创作主线上,长影紧握“作品立影”生命线。从《流浪地球2》《志愿军:雄兵出击》摘得华表、金鸡奖,到《狙击手》入选“五个一工程”,长影在主旋律根基上不断拓宽边界:科幻巨制、动作大片、女性题材佳作……如本届电影节推出的《731》《东极岛》等新片,延续“以史为鉴、以影弘志”传统,以多元创作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
人才兴影,是摇篮不息的永恒密码。长影人才培育史与新中国电影史几乎同频共振。从建厂早期援建西安、峨眉厂输送两千余人才,到如今“长影之夜”签约顶尖电影人深度合作,再到联合创办长影电影学院,青年学子在《光影星河》中饰演赵一曼,在《老舅》片场学习实践。当大三学生刘玥身着戏服走进赵一曼的历史,当大一新生许皓茗在配音实践中感受对电影的敬畏与热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电影艺术生命的接续奔涌。
当“摇篮”遇见“AI”,科技重塑光影未来。如果说长影传统底蕴托举了“摇篮”星光,那么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革命,则是长影呈现给时代的新浪潮。与杭州当虹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围绕超高清修复、AI大模型、影视焕新展开探索,推动海南“环球100”电影主题乐园智能升级;以《冰川下的秘密》为代表的新片,尝试数据驱动创作,通过AI分析情感节奏、优化叙事结构,甚至精准管理高海拔拍摄风险,推动中国电影从“经验驱动”迈向“系统驱动”。技术不是艺术的对手,而是其翅膀。当老厂牌主动融合新技术,中国电影工业化正迎来质的跃升。
电影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在长春得到生动诠释。三条精品路线编织“影城地图”:历史文化线串联伪满皇宫与《人世间》取景地;产业文化线贯通长影博物馆与“网红”54路电车;生态文化线引领游客走入净月潭与《父辈的荣耀》拍摄森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影视产业“新细则”开通微短剧绿色通道、给予创作奖励,吸引54家新企落户长春,200余部微短剧在此诞生。电影赋能城市,城市反哺电影,一座“全城皆片场”的影视生态圈正在崛起。
长影八十载的光影旅程,恰似一束穿越时空的光:它从历史深处照来,映亮过《英雄儿女》的战火硝烟,温暖过几代人的银幕记忆;而今,它正汇入AI的算力星河,融入文旅的市井烟火,照向“电影强国”的辽阔远方。当金鹿昂首于新时代的晨曦,这星光璀璨的摇篮,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荣光,更孕育着中国电影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基因。在建设电影强国的征程上,长影的星光,注定辉映一个时代的新风采,继续书写人民电影的崭新传奇。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