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涉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3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涉及阿兹海默和糖尿病的两项手术被叫停。

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两则通知,分别为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以及关于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有关规定,决定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对于“空肠回肠吻合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对其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评估,认为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单独实施该技术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该技术曾应用于减重代谢领域,同样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临床淘汰。

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有关规定,决定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停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多位临床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两项手术此前涉及医院众多。

叫停涉阿尔茨海默病一手术

阿尔茨海默病,也被成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在60-65岁以上群体中,而特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也有可能发生于二三十岁。其病程约为5~10年,少数患者可生存超过10年,多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而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症状有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及视空间能力损害等,患者的抽象思维和计算力也会受到损害,常伴随人格和行为的转变。因此,它也被成为“大脑的橡皮擦”或“记忆的橡皮擦”,全球患者超5000万,困扰着许多家庭。

但目前还尚未有特效药能够治愈或有效逆转阿尔茨海默病进程,患病者大多只能通过联合使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细心护理而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俗称LVA术(以下简称LVA术),L代表淋巴,V代表静脉,A代表吻合术,是超级显微外科的一种术式。然而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依旧存在空白。尽管LVA术给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但目前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并非适用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一定风险。

国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禄韶英表示,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管透明纤细,直径仅为0.3毫米至0.5毫米。在密集的血管、神经丛中精准定位并吻合,这极为考验医生的技术水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神经损伤。对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轻症患者,手术带来的潜在风险可能大于收益。

浙江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手显微外科学会理事、华东地区手外科协会理事谢庆平教授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也指出,血管的吻合直径通常大于0.5mm,而淋巴管的直径绝大多少低于0.5mm,管腔越细,意味着手术吻合的难度就越大。如此细的淋巴管吻合术就需在高倍或者超高倍显微镜下进行,采用比淋巴管更细的镊子、剪刀等手术器具,采用更精细(11-0或12-0)吻合线。目前能生产这么细吻合线的国家并不多,需要很高的制作技术。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坚持审慎、科学、严谨的原则,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论证工作,围绕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认为,该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尚缺乏相关临床前研究的直接证据,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停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并做好有关患者的随访服务等工作。同时,在该技术具备充分相关临床前研究证据后,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设计,在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该技术临床应用再次组织论证。在本通知印发后仍使用该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构和人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其予以严肃处理。

糖尿病涉空肠回肠吻合术

2型糖尿病(即T2DM)是一种胰岛素使用不足或效率降低导致的慢性疾病,常见于成年人,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典型症状常被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或短期内体重减轻,多由遗传,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因素共同导致。往往初期症状轻微,许多人直到出现并发症或在常规体检中才被发现。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合理策略是“综合”,不仅仅包括降血糖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并发症情况进行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只有在患者同时合并肥胖问题时,才会推荐其进行代谢手术。

“空肠回肠吻合术”是指将患者的空肠与回肠进行“侧侧吻合”,通常会联合袖状胃切除术进行。有研究表明,接受了空回肠侧部吻合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6月的血糖指标值(包括空腹血糖、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显著低于术前。

看起来,空肠回肠吻合术似乎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同样的,目前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数量较少,其真正疗效和安全性并未得到可靠验证。此外,空肠回肠吻合术也并未被收录进《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内有关代谢手术的介绍部分中。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坚持审慎、科学、严谨的原则,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评估论证工作,围绕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

综合评估认为,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单独实施该技术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该技术曾应用于减重代谢领域,同样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临床淘汰。

通知指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履行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责任,督促指导辖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日常监管。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通知要求,组织对“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情况的排查,要求开展的医疗机构立即停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并持续加强监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提升全民健康意识。

(实习生薛丽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涉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 2025-07-09 17:39:00

AI与针线共织秦绣经纬 数代“守艺人”解锁非遗新韵 2025-07-06 05:08:00

欢迎报考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5-06-27 10:57:00

国家级荣誉榜单!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入选 2025-06-26 17:08:00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吴强驹被查 2025-06-24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