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总工会:百万职工“权益升级”绘就劳动关系和谐图景 2025-09-14 07:21:00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2025-09-12 22:49:00

品牌形象制胜之道:2025年十大卓越宣传品设计公司 2025-09-12 16:57:00

中经评论:光伏业反内卷向外延才能赢未来 2025-09-11 07:23: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4 07:21:00
原标题:湖北省总工会15年行业集体协商,358份集体合同覆盖6720家企业(引题)
百万职工“权益升级”绘就劳动关系和谐图景(主题)
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吴海彪 周世玮
当武汉快递员王师傅拿到每月5000元的保底工资,当监利玻铝厂农民工因“技能津贴”多挣1500元,当宜昌网约车司机不再为停车发愁……
这些湖北各地职工的获得感,串联起湖北省总工会15年行业集体协商的实践轨迹。从2011年武汉开创“餐饮行业协商样本”,到如今全省150场协商会议、358份集体合同覆盖6720家企业、惠及107.8万职工,成绩单的背后,是工会组织破解“权益保障难、行业发展堵、职工企业共赢难”的系统性探索。
从“单点示范”到“全域织网”
2011年武汉餐饮行业的“破冰”,曾面临“企业不理解、职工不敢说”的困境。彼时,湖北省总工会以“武汉样本”为起点,通过三重路径推动协商从“点上开花”到“全域结果”。
以专项行动破除“行业壁垒”。针对传统服务业之外的“空白地带”,湖北省总联合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攻坚制造业、建筑业及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武汉市总工会两度推动快递行业协商,不仅覆盖8大品牌4.6万名快递员,更推出500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为此,工会提前3个月深入蹲点,收集快递员核心诉求并转化为协商议题,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权益无依”变为“保障有靠”。
以地方特色破解“地域差异”。湖北17个市州产业特点迥异,工会引导各地结合实际找突破口。荆州家政行业聚焦1.5万名灵活就业者“工资没谱、保障缺失”的问题,2021年通过协商明确1815元/月最低工资、“双险”保障等5项成果;襄阳樊城区则针对家政从业者“流动性强、技能定价难”,耗时11个月开展7轮协商,将月嫂最低工资提至6000元/月,确立“技能越高、时薪越高”的定价机制。
以细分领域填补“覆盖盲区”。从武汉民营医疗行业连续9年守护4000名护士权益,到硚口区“1+3”集体合同精准破解医护关切;从洪湖石化装备行业覆盖31家企业4278名职工,到监利玻铝行业聚焦63家小微企业3000余名农民工,湖北工会的探索始终围绕“职工在哪里,协商就跟进到哪里”。
如今,湖北开展行业集体协商的类别达38个,117个县市区实现“协商无空白”。
从“保基本”到“促共赢”
湖北行业集体协商,从聚焦“工资保底、工时合规”等基础权益,已延伸至“技能提升、能级工资、产业协同”等高阶领域。
武汉建筑业的实践颇具代表性。作为年产值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2023年行业协商不仅确立2507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更首创包含12类核心工种的《行业最低日工资参考标准》。此外,工会将“技能培训”写入合同,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为60余万职工搭建学习平台。
宜昌导游业的转型则破解了行业“顽疾”。2016年之前,“零底薪”等让3808名导游陷入“靠购物提成生存”的困境。宜昌市总工会主导签订全国首个导游行业集体合同,首创“基本工资+带团补助+社保”保障模式,扭转了当地旅游业的行业生态。2025年,协商覆盖扩大至4171名导游,新合同更细化到研学导游200元/天补贴。这种协商机制,不仅让导游安心执业,也推动了宜昌旅游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服务”。
在直播行业,湖北工会也找到了协商的“切入点”。襄阳市谷城县1万余家直播主体、5万名从业者曾因“算法不透明”面临收入不稳定等问题。该县总工会组织主播、企业代表共同协商,明确“保底+阶梯提成”的薪酬结构。最终,主播平均收入增长10%以上,行业投诉率下降60%,2024年当地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从“稳关系”到“强引擎”
在湖北,行业集体协商在“化解劳资矛盾”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共同富裕的“主动力”。
宜都化工产业的“能级工资”改革是典型。作为年产值400亿元的支柱产业,2023年行业协商将“能级工资”专章写入集体合同,建立覆盖技能等级、职称、学历、创新成果的差异化薪酬体系——首席技师津贴提至1500元/月,有专利的技术工人能拿创新奖金。这一设计让1600余名兴发集团职工“凭技能涨工资”,不仅激发了创新热情,更让当地化工产业有了稳定的技能人才队伍。
洪湖石化装备行业的“六位一体”模式则构建了“和谐产业生态圈”。当地工会针对31家企业4278名职工的需求,将“工资与利润挂钩”、焊工3600元/月最低工资、30万元以上意外险、创新奖、免费食宿等6项保障写入合同。这种“全方位保障”不仅让职工安心工作,更让企业留住了人才。
监利玻铝行业的协商实践则为乡村振兴注入“工人力量”。针对63家小微企业3000余名农民工“技能低、收入少、归属感弱”的问题,当地工会通过协商设定挤压机手4200元/月、喷涂枪手6500元/月的最低工资,还首创能级激励制度。结果是,农民工技能水平显著提升,月收入平均增加800元以上,小微企业凝聚力增强。
湖北工会15年的行业集体协商实践,始终围绕“职工需求”与“发展大局”两个核心,107.8万名职工的权益升级,6720家企业的协同发展,勾勒出和谐劳动关系的“湖北图景”。
湖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行业集体协商,拓展覆盖广度、挖掘协商深度,打造更多湖北特色、全国影响的工作品牌,让更多职工通过协商共享发展成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汇聚磅礴力量。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