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能否成为马上消费的“救命稻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56:00    

文|蛇眼财经v

在消费金融的赛道上,马上消费曾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它以年均 30% 的净利润增速一路狂奔,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标杆,2023年更是斩获19.82亿元净利润,风光无限。

然而,2024年却成了马上消费的一道分水岭。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7.38亿元,同比下降2.11%;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20.66%,仅为10.68亿元,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5%,不良余额高达16.54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降至12.72%,融资杠杆承压。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马上消费,似乎在一夜之间陷入了增长失速的困境。

业绩下滑的同时,合规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了马上消费甩不掉的“包袱”。2025年2月19日,国家网信办的一纸通报,将马上消费旗下的安逸花 APP 推上了风口浪尖。因未提供有效的用户账号注销功能,安逸花 APP 被依法责令限期整改。这并非安逸花首次因合规问题被监管部门盯上,在此之前,它就曾多次因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违规等问题遭到通报。

如果说APP合规问题只是小插曲,那么暴力催收丑闻则让马上消费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深渊。2024年8月,澎湃新闻的一篇《卧底催收公司 30 天》,将马上消费金融外包催收公司信盟科技的暴力催收黑幕公之于众。截至2025年3月,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马上金融的投诉量仍高达5.4万件,暴力催收高居投诉榜前列。

更让人咋舌的是,信盟科技的实控人是马上消费的第二大股东中关村科金,而中关村科金的法人正是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几乎构成了“自己放贷、自己催收”的合谋结构。

从业绩下滑到合规困境,马上消费究竟该如何破局?这成了摆在马上消费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AI 布局:自救之路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马上消费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在了AI技术上,开启了一场孤注一掷的科技豪赌。早在2017年,马上消费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彼时AI技术还远未像今天这样成为行业标配,马上消费的这一前瞻性布局,无疑为其后来的AI转型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研发投入,马上消费在AI领域的布局逐渐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2023年,在大模型技术掀起的新一轮AI浪潮中,马上消费凭借两亿用户数据和2500多人的工程师团队,率先推出了中国首个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这一创举让马上消费在金融大模型赛道上抢得了先机。“天镜”大模型整合了智慧、唤醒知识、众创价值和数字分身四大功能,全面覆盖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八大应用场景,为超2亿用户提供了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成为马上消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利器。

2024年,马上消费继续在AI领域深耕,推出了一站式大模型应用构建平台PowerAgent,进一步彰显了其在AI应用落地方面的决心。PowerAgent具备低门槛低依赖、低成本高效率、场景化高安全、定制化懂行业四大核心能力,通过集成的AI中台和智能体创建、编排等工具,将大模型应用的平均交付时间缩短了40天,GPU平均资源利用率提升了20%,智能体编排和推理加速性能提升了4.5倍,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业务算法和产品运营的效率。

除了自主研发,马上消费还积极与外部前沿技术接轨。2025年初,马上消费将数字人马小i 正式接入DeepSeek,打造了重庆首个“DeepSeek+数字化办公”智能平台。马小i原本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流程建设,日均峰值完成智能问答超10000次。接入DeepSeek后,马小 i如虎添翼,深度融合企业知识图谱与DeepSeek的思维链推理能力,构建起覆盖制度流程、风险预警、决策辅助的智能中枢,为企业运营提供了更强大的智能支持 。

在AI人才储备上,马上消费也毫不含糊。目前,其技术人才占比超70%,超2500人的技术团队成为了其AI创新的坚实后盾。截至2024年9月,马上消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2000 件,位居全国金融机构 Top10,在全球金融机构大模型领域专利创新排行榜上更是位列第7。

这些专利和技术成果,不仅是马上消费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在 AI 赛道上持续奔跑的底气所在。从大模型研发到应用平台搭建,再到外部技术融合和人才储备,马上消费在AI领域的布局不可谓不深,决心不可谓不大。

但这场科技豪赌,真的能让马上消费成功逆袭,重回巅峰吗?

AI救场,效果几何?

在业绩下滑与合规困境的双重压力下,AI技术似乎成了马上消费的“救命稻草”。那么,这根“稻草”究竟能否撑起马上消费的逆袭之路?从实际业务来看,AI 技术确实在多个关键领域为马上消费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风险评估与控制这一金融行业的核心环节,AI技术的应用让马上消费的风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运用,AI模型能够更精准地评估用户的信用风险,预测潜在的违约行为。这不仅有效降低了逾期率和坏账率,还为马上消费在拓展业务的同时,提供了坚实的风险保障。

客户服务领域同样是AI技术的“主战场”。传统的人工客服模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即时化服务需求。马上消费借助AI技术,打造了智能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实现了客服效率与用户满意度的双提升。智能客服机器人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快速理解用户意图,提供准确的解答和建议,解决率高达90%。据统计,智能客服的应用让马上消费的客服团队效率提升了10倍,用户好评率提升了23%,整体用户满意度超过9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AI技术对传统客服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除了金融核心业务,马上消费还将AI技术延伸到了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富慧养”智慧养殖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传统养殖业注入了科技的力量。在重庆的多个区县,“富慧养”平台已经成为养殖户的得力助手。该平台利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对鸡群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精准喂养和疾病预警,帮助养殖户降低了15%以上的综合养殖成本,销售额提升了20%以上。

虽然AI 技术在提升马上消费业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降低成本等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AI技术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如何保持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成为了摆在马上消费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外,AI技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金融领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算法偏见等问题,不仅会损害用户利益,还可能引发监管风险。

挑战重重:AI战略实施的潜在阻碍

尽管AI技术为马上消费带来了诸多利好,但在实施AI战略的道路上,马上消费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市场中,众多参与者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使得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不仅有像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海量的数据优势,在AI金融应用领域快速布局,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以创新的AI技术和灵活的业务模式,试图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融资总额达到数千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AI相关的研发和应用项目 ,这使得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马上消费的 “天镜”大模型虽然在金融领域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追赶和超越,如何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AI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技术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新的算法、模型和应用场景层出不穷,这对马上消费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大模型技术从最初的 GPT-3到GPT-4,再到如今各种开源大模型的崛起,短短几年间就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一旦马上消费在技术更新上稍有滞后,就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在数据安全与合规方面,金融行业一直面临着严格的监管要求。随着 AI 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环节都面临着更高的安全风险和合规挑战。一方面,AI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用户的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财务状况等,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将对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也会严重损害马上消费的声誉。另一方面,AI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公正性也受到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如果AI算法存在偏见或不公正的决策,可能会导致歧视性的金融服务,引发法律纠纷和社会争议。

未来展望:破局之道

在消费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马上消费的AI战略既是一场充满希望的科技豪赌,也是一次艰难的自我救赎。AI技术为马上消费带来了业务优化的机遇,在风险评估、客户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彰显了AI的巨大潜力。然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技术迭代的高速度以及数据安全与合规的高要求,也让马上消费的AI之路布满荆棘。

未来,马上消费若想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成功破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当然,马上消费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可能。AI技术为其提供了破局的契机,而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业绩的重振和品牌形象的重塑,不仅考验着马上消费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更考验着其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的智慧。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我们期待马上消费能够在AI的助力下,成功跨越困境,续写消费金融领域的辉煌篇章,也期待这场科技豪赌能为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与启示。

相关文章

AI能否成为马上消费的“救命稻草”? 2025-04-22 09:56:00

6G商业化阶段加速到来 中国电信抢抓机遇促创新落地 2025-04-21 18:19:00

聚焦高端芯片等关键技术 最高法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2025-04-21 15:25:00

手机突然黑屏,卡里95万元被转走!这种电话,请立即挂断! 2025-04-21 11:12:00

穿越“低利率时代”,邮储银行的动力、定力和耐力 2025-04-21 10:33:00